太平街社区聚“三力”促“三新” 探索中心城区新时代文明实践新路径
敦仁街道太平街社区是涪陵母城的核心区,也是移民旧城改造社区,位于涪陵区南门山商圈中心,面积0.36平方公里,常住人口4885户、12116人。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强化党建统领,通过建强工作阵地、丰富文明服务、用好数字手段,着力聚“三力”促“三新”,不断探索中心城区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新路径。
一、特色打造聚合力,文明阵地展现新面貌
一是以文化为脉络丰富实践阵地。为醒目展示新时代文明实践标识,在邻近社区的中山路人行道旁树立了一个高约5米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精神堡垒。沿社区阵地的一至三楼,展示涪陵人耳熟能详的地名文化起源沿革,唤起人们对老涪陵的记忆。打造“太平街前颂太平,最美是涪陵”主题文化长廊,让群众直观的感受涪陵在新时代的发展变化。二是以服务为宗旨打造办公阵地。按照“办公最小化、服务最大化”的理念打造社区新阵地,撤掉社区业务柜台,在大厅开放式办公,拉进干群距离,做到“一站式”服务。社区会议室、阅览室、健身活动室、舞蹈室、妇女儿童之家等功能室不作物理隔断,免费向周边居民、企业员工开放。设立爱“新”驿站,免费为快递小哥、网约车司机和网络送餐员等新就业群体提供休息、饮水、充电等服务,为200多名新就业群体提供了一个“歇脚地”“加油站”。三是以惠民为根本拓展功能阵地。使用面积700㎡的“幸涪里·邻里中心”社区食堂将于今年10月建成投用,辖区老年人和其他困难群众可以享受优惠用餐。合理利用道路桥梁下方空间,在瑞麟路桥下新增一个惠民停车场,划设停车位70个,解决附近居民停车难问题。
二、模式探索聚活力,文明服务实现新作为
一是推进“志愿服务+积分兑换”模式。实践站按照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建立的志愿积分制度,据实填写《个人积分台账表》、《活动积分登记表》、《积分兑换记录表》等记录佐证资料,做深“志愿服务+积分兑换”工作,有150多名志愿者兑换积30000余分,物品价值8000余元。二是探索“微基金+社会救助”模式。在街道社区慈善基金下设了社区微基金,10多个爱心企业、50几个爱心人士向微基金捐资8万余元,通过购买衣服、被子、食用油、鸡蛋等物品,帮扶困难群众1500余人。三是实践“社区+侨胞之家”模式。在社区打造的市级“侨胞之家”,为辖区44名侨界群众提供音乐、健身、书法、阅览等多种服务。近3年来,接待海外侨胞、台胞100多批次,2000多人次,现场开展了书法绘画、乐器演奏等交流互动活动。四是推进“社区+银龄服务”模式。为社区高龄、独居老人提供厨房、课堂、健康等贴心服务,通过社区志愿服务热线“接单”,由志愿者负责送货上门。还为老年群体开设舞蹈排练、书法绘画、网络使用等兴趣技能培训班,定期开展义诊服务、免费健康体检,近3年来累计服务1600多人次。
三、数字赋能聚动力,文明实践走进新阶段
一是推进网格走深走实。社区结合实际,合理划设网格10个、微网格44个,落实专职网格员10人,吸纳辖区50余名青年志愿者参与网格服务。在长江新辰、朝华新城物业办公室设立2个“网格驿站”,公示网格服务信息,提供政策咨询、收集服务需求,架起党群“连心桥”。二是推进警网全面融合。将敦仁派出所民警纳入社区“两委”班子,下沉至社区、网格开展工作,今年以来调解各类矛盾纠纷10余起。今年5月,社区联合派出所、综合执法大队对辖区东望集团志愿者非法聚集场所予以取缔,劝离人员100多人。三是推进智能设备赋能。在社区旁边的关庙市场设置烟感报警、货物堆放监测智能摄像头,有情况自动推动事件到街道指挥中心,实现火情、货物堆放及时发现、及时处理,自动流转事件70余件;试点“文明城区数字化管理预警”文明劝导,通过智能算法摄像头识别、自动推动预警事件、播放文明引导语音提醒等方式助推文明城市建设;为社区孤寡老人家庭安装智能一键报警设备,一旦出现状况,街道指挥中心能及时收到求助信息并及时派人开展救助,切实提升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服务辖区重点群体能力。
太平街社区党委将持续强化党建统领,夯实基层治理根基,以全国完整社区建设试点为契机,充分发挥地处城区核心、便捷服务群众的优势,不断提升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服务效能和质量,让社区真正成为辖区群众的生活乐园和精神家园,让幸福感永远洋溢在辖区群众心中。
涪陵区敦仁街道 李健
(责任编辑:admin)